认 证:工商信息已核实
访问量:1041033
四川瑞驰拓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14-12-24 点击1802次
“十年不一定能磨得一把好剑,幸运的是,我们磨出了一个世界前三的公司。”
站在荣华中路君安国际2号楼的105室内,57岁的冯平仓感慨不已,10年前,他放弃了德国的大房子,在亦庄一间85平方米的房间起步创业,今天,800多平方米的五星级办公场所让他轻轻松了一口气,这十年,真没白磨。
曾被德国这个超细研磨设备领域老大视作超细研磨教父的他如今是北京瑞驰拓维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短短几年,公司已经位列行业世界前三。
“我们就是要做新材料行业的联想或海尔,站上行业最顶峰。” 他说,我们现在仅仅是个开始。
垃圾场里造设备
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往事,冯平仓也不例外。
2003年,47岁的冯平仓回国在北京亦庄开始了创业的步伐。
“50万资本。”说起当年的创业,冯平仓说自己,在其他人眼里,那就是个异类,放着跑车不开,回来骑自行车,放着大别墅不住,在亦庄买了个85平方米的小房子,还得兼做办公室。
公司成立初期,由于缺少自己产品,冯平仓被迫在经营瑞驰拓维公司同时给德国帕尔曼公司打工,同时还代理其它2家德国公司的产品在中国销售。秘书也是兼职一天就上班三四个小时。日常出行基本就靠自行车,直到2007年瑞驰公司都没有一辆汽车,仅有5人、4辆自行车。
这还不是最苦的,最初,没钱租厂房,他们在垃圾回收场租了捡垃圾老板搭建的厂房,研制生产设备。
“身上没别的,蚊子苍蝇最多,一到夏天都是包。”说到这些,冯平仓唏嘘不已。
可是就是在这里,2008年拿到了第一个生产合同,开发出了第一台高端超细研磨设备出口印度。
那个工厂面积不足600米,可他们的设备重达几十吨,没钱买起重设备只能自己设计,委托别人制造龙门吊车,其中的艰辛无法用言语表述。
“10年内,我们的工厂搬了三次家,从团河旁边的垃圾场到西红门新建村,从新建村到马驹桥东田羊村,今年,我们即将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50亩的产业用地手续很快办妥。”冯平仓说,再苦再难都没有过悲伤,唯一剩下的是自信。
5年磨出一个神话
2008年上半年,瑞驰销售出了了第一台超细研磨设备让瑞驰拓维一举成名。
那都是辛酸累出来的,那年正赶上金融危机,没钱发工资,我只能向亲戚朋友伸手借钱。冯平仓说,虽然,在很多国际同行的眼里,瑞驰就像“狼”来了,但是盛名之下,他们没多少进项,日子还是很艰难。创立10年我们公司从未拖欠过员工工资!
“质量让德国人都叫好,售价却只有国外设备的50%。”就这样,瑞驰开始赢得国内外市场。
德国,日本,瑞士公司能生产研磨设备,如今北京瑞驰拓维都能生产。曾有印度化纤厂家向德国承包公司订货,却被德国公司婉拒,德国人说“我们做的产品太贵,决定选择北京瑞驰拓维的吧,质量一样好。”印度人很疑惑,但使用了瑞驰设备后至今3年了无任何维修,他们疑惑烟消云散。
短短5年时间,从一个起初只有5名员工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年销售额达6500万元的业内翘楚,很多人将瑞驰拓维的发展称为超细研磨领域的“神话”。
把儿子开除出公司
在冯平仓的办公室里,你见到最多的就是摆放整齐的文件柜,大大小小40多个文件柜内藏放了千余个文件夹,有各种需要的相关技术资料,他说,很多同行找资料不找图书馆就找他,在他这里,说一个关键词就能取出你要找到相关的资料。
从对待文件的细节能看出,这是一个特别注重细节的人,他说,自己不允许人犯错。
儿子曾经是他公司的一名员工,但是仅仅半年,就被他开除了,原因就是儿子上班的时候偷偷去抽了口烟。
“我要做的是一个百年企业,不是个家族公司。”冯平仓的管理就是从自己做起。
60岁时把企业带上市
2013年,被冯平仓看做是最关键的一年,风投来了、地有了、奔驰奥迪买上了、办公环境五星了,剩下就是企业做强做大了。
他的目标是在60岁时将企业上市,还有三年。
“不难实现,去年我们30个人完成了6500万的销售业绩,今年争取冲上8000万,明年计划1.5亿。”冯平仓的自信远远不仅于此,今年瑞驰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点产品和有色金属矿超大研磨设备即将下线,这个产品将会使得黄金回收率提高十几个点,目前该种设备被德国、澳大利亚垄断禁止向中国出口
。
“做世界第一还远远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追求的是成为一个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具有知识产权自己特色的整套设备生产厂家。”
冯平仓说,他希望在亦庄做起一个世界级企业。